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11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北伐二】黄埔成军 东征陈炯明(组图)

张老师人在加国 张老师海外聊史 2020-11-18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胡汉民(左)、校长蒋(右)等军政要员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当时,中国最大规模、学制最正规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停办。孙中山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为了东征讨伐叛逆陈炯明和北伐统一中国的大业,准备建立属于国民党自己的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1924年初,孙中山委托蒋筹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故又称“黄埔军校”。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大元帅以国民党Z理的身份致词,发表了长篇重要演说。


他首先郑重宣布,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就是创造革命军,求挽救中国的危亡”,要求全体师生“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1924年6月12日,黄埔军校成立,大元帅孙中山跟蒋(中)、何应钦(左)、王柏龄合影。


黄埔军校创建之初,条件极为艰苦,物质匮乏,校长蒋效法岳飞、戚继光治军,励精图治,把黄埔打造成为中国第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


凡是黄埔一期学生,蒋都亲自跟他们单独谈过话,强调革命军人须有铁的纪律,严肃党纪、军纪和军风,鼓励他们做三民主义和孙总理的信徒和好学生。


黄埔军校为国民党培养了大批军政人才,黄埔学生在日后的东征、北伐、抗战和内战作战中,是国民政府的中央军主力。



1925年,东征南征作战示意图。


1925年初,从北京传来了国民党先总理孙中山大元帅病重的消息。反对孙中山北伐(北上讨伐北洋军阀),主张“联省自治”的前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广东潮汕一带纠集六万余兵力,会同北洋政府江西军总司令方本仁,兵分三路进犯广州。


2月1日,孙中山创建的广东革命政府——大元帅府任命粤军总司令许祟智为第一次东征总指挥,粤军总参谋长、黄埔军校校长蒋为东征总参谋长兼右翼军总指挥,廖仲恺为D代表,以左翼军(杨希闵滇军)、中路军(刘震寰旧桂军)、右翼军(许祟智粤军)三路大军讨伐进剿陈炯明叛军。


蒋统帅的右翼军总兵力约一万人,以黄埔军校师生为主力(主要由黄埔第一期学生组成的何应钦教导第一团、钱大钧第二团;第二期学生总队炮兵营、工兵队、辎重队,第三期入伍生第3营,总兵力约3000人),以及许祟智粤军许济第7旅4000人和张民达第2师2000人。


2月3日,蒋亲率右翼军自广州黄埔军校出发,进军惠州淡水镇。2月15日拂晓,蒋亲临南门外的陈诚炮兵连阵地督战,指挥右翼军展开猛烈攻击。


淡水之战,俘虏叛军官兵2000余人,缴获枪械千余枝,陈炯明叛军弃城东逃。


3月7日,蒋亲率东征右翼军乘胜追击,连克潮洲、汕头和梅县(今梅州市)。


淡水战败后,陈炯明即命叛军精锐林虎、刘志陆两部万余人由五华、兴宁南下反扑。


此时,担任东征战场左翼的杨希闵滇军和中路的刘震寰旧桂军按兵不动,使林虎敌军绕过黄埔军左翼,直抄后路,企图包围孤军深入的蒋右翼军。


危急关头,蒋分析战场敌我双方态势后,果断决定以粤军张民达第2师防守潮汕,自己亲率黄埔军及粤军许济第7旅由揭阳出发,回师棉湖,迎击林虎、刘志陆叛军。


3月12日,蒋命何应钦教导一团为左翼,经普宁渡河,直趋棉湖主攻正面之敌;钱大钧教导二团攻击棉湖右岸鲤湖之敌,并掩护何应钦教导团之左侧;粤军许济第7旅为右翼,沿桐坑至塔头埠一线前进,寻机向敌军左侧攻击。



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团长何应钦,1926年晋升第一军第二任上将军长




黄埔军校学生进行军事训练。


团长何应钦率千余黄埔第一期学生组成的教导一团(参谋长刘秉粹、一营营长蒋鼎文、二营营长刘峙、三营营长严凤仪、炮兵连长陈诚、特务连连长张本清)进抵和顺棉湖附近时,遭遇绝对优势的万余敌军攻击包围。


何应钦率教导一团与叛军激战,将最后的预备队全部都投入战斗。激战至次日中午,林虎发现了何应钦团部指挥所的位置,派出重兵强行突入,黄埔军拚死抵挡。


战况最危急时,敌军一度进攻到何应钦团指挥部仅200多米处。蒋督促何应钦坚决顶住:“何团长,必须想办法挽回局势,我们不能后退一步,假如今天在此地失败了,我们就一切都完了,再无希望返回广州了,革命事业也得遭到严重的挫折。”


受到蒋的鞭策激励,何应钦命令号长吹起冲锋号,带头第一个冲了出去,带动团部特务连和所有人员都跟他奋勇冲锋。苏联军事顾问加仑将军的几个助手和警卫员也拔枪投入了战斗。


总指挥蒋亲临炮兵连督战,炮兵连长陈诚亲自指挥架炮和瞄准拉火开炮,猛轰林虎敌军。


黄埔军顿时士气大振,杀声震天动地,一些官兵跟敌军浴血肉搏。一直战到第二团团长钱大钧由鲤湖赶来增援,直接攻击林虎司令部。


叛军受到前后夹击,伤亡惨重,又看到前方遍布黄埔军旗帜,疑有伏兵,不敢恋战,林虎率残部向五华狼狈逃窜。棉湖之战遂告大捷。


而棉湖大捷前夕,3月12日,国民党先总理孙中山大元帅不幸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蒋闻讯极其悲痛,在军中发哀告全军将士书。


蒋后来评价棉湖一役“以教导团千余之众,御万余精悍之敌,其危实甚;万一惨败,不惟总理手创之党军尽歼,广东革命策源地,亦不可复保”“盖总理在天之灵,有以默相其成也。”


棉湖大捷后的总结会上,苏俄首席军事顾问加伦将军对于何应钦率领的黄埔教导第一团给予极高评价。


黄埔军校校长蒋也非常高兴,他向黄埔师生训话时勉励:“加伦将军的训诫,对于第一团评说是如此奋勇的军队在世界上是很少的,我们教导第一团能够得如此的褒奖,本校长亦兴有荣。我们教导团自从黄埔出发,到了今天已经打了很多仗,只有进没有退的,在外国人的评价,不独俄国同志如此,就是反对我们的帝国主义如英美日法新闻亦称我们勇敢,真不愧为革命军。”


因棉湖大捷和后来的多次领军征战战功,何应钦成为黄埔军系地位仅次于蒋的第二号人物,成为国军名将和“常胜将军”。陈诚也因棉湖战役的战功,崭露头角,被蒋晋升为炮兵营营长。


东征平叛棉湖战役,蒋指挥黄埔军校教导团以一当十,以约2000余兵力击溃陈炯明叛军2万精锐,堪为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


此后,每年的3月13日“棉湖大捷”纪念日,何应钦上将都出面邀集参加此役的黄埔学生餐聚庆贺,大家共同缅怀当年蒋领导黄埔革命军艰难创业和英勇征战的英雄事迹。此举一直沿袭至他在台湾的晚年,几十年从无间断。


广州国民政府岌岌可危 蒋挥师第二次东征


1925年6─7月间,代行大元帅胡汉民在广州大本营召开中央政Z委员会会议,制定政府组织法和组织方案。


7月1日,国父孙中山创立的广州大元帅府正式改名为“国民政府”,规定“国民政府受中国国民党的指导监督,掌理全国政务”。


7月6日,国民政府设立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会”)为全国最高军事决策与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全国陆海空军,并聘请苏联顾问加伦将军为高等军事顾问。汪精卫(汪兆铭)被推举为国民政府Z席和军事W员会Z席。


8月18日,国民政府军委会将统辖的各地方军统一组建为“国民革命军”,最初总共5个军:


黄埔军校学生军改为第一军,由黄埔军校校长、粤军总参谋长蒋任军长;


建国湘军一部改为第二军,湘军总司令谭延闿任军长;


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滇军总司令朱培德任军长;


建国粤军大部分改为第四军,粤军第一师师长李济深(李济琛)晋升为军长;


原大元帅府“福军”改为第五军,福军总司令李福林任军长。


后来,建国湘军另一部改为第六军,由大元帅府陆军次长程潜任军长。


蒋介石、谭延闿、朱培德同时也是军委会委员,军委会其他5位委员是汪精卫、胡汉民、伍朝枢、廖仲恺、许崇智。


7月中旬,陈炯明不甘心失败,再次卷土重来,占领了东江地区,其主力杨坤如部攻占了惠州。


9月27日,叛军先头部队攻占距广州仅有150公里的平山,而邓本殷叛军则在广东南部地区盘踞捣乱,广州国民政府岌岌可危。


9月28日,国民政府决定第二次东征,讨伐叛逆陈炯明,任命蒋为东征军总指挥,何应钦、李济深、程潜分别担任一、二、三纵队队长,首先攻打惠州。


惠州天险易守难攻 叛军头领拒绝劝降



1925年10月,蒋总指挥第二次东征,攻打广东惠州城示意图。


广东惠州攻城战是关系第二次东征成败的关键,蒋亲任总指挥,以何应钦指挥的第一纵队为主力攻城,李济深第二纵队以粤系第四军为主,配合黄埔系何应钦第一纵队作战。


惠州三面环水,墙高水深,加之城南又有飞鹅岭作屏障,易守难攻,素称“南中国第一天险”,并由陈炯明手下有名的骁将杨坤如任城防司令。东征军只有先攻下惠州,才能彻底打跨陈炯明叛军的嚣张气焰。


总指挥蒋在惠州城郊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先向惠州守敌展开政治攻势,争取杨坤如投诚并让出惠州;同时由何应钦对周边地形做进一步侦察,选定攻城方向和设置炮兵阵地,并制定具体攻城计划。


何应钦派人侦查敌情后,跟指挥部高级军官进行反复研究,决定以便于隐蔽和前进的惠州城北门为主攻方向,南门和西门为助攻方向。


陈炯明麾下军长杨坤如,是地地道道的惠州人,出身于广东东江一带的绿林土匪。


收到东征军的劝降书,杨坤如自恃惠州有坚固的城防工事,自己也率军打过许多仗,此次又有居高临下的火力优势,并不把初出茅庐的黄埔学生军放在眼里,因此拒绝向蒋投降。


步炮协同飞机助阵 重炮猛轰克敌制胜


10月13日上午,蒋在东征军总指挥部下达攻城命令,同时炮轰惠州城北门和西门,坚固的北门城墙被炸开一个大缺口,东征军士兵扛着登城云梯,潮水般冲上前去。等东征军冲近,杨坤如才命城上居高临下的轻重机枪手疯狂扫射,东征军士兵不断倒下,但勇士们前赴后继,不断冲锋攀登。


一直战到晚上,何应钦再一次组织冲锋,4团团长刘震宸亲率敢死队冲锋牺牲,几个副营长也负了伤,还是被敌军击退。


蒋在城外临时指挥部听取了何应钦的战斗汇报后,决定加强炮击,跟手下众将重新制定了一个“步炮协攻”的作战方案。


14日下午3时,蒋下令再次总攻。东征军2架飞机飞临惠州城上空,轰炸敌军阵地,投下促降传单,并炸断了合江口上的浮桥铁锁。


炮兵营营长陈诚指挥山炮连近距离炮轰,惠州全城炮声隆隆,震天动地。


有一颗炮弹,恰好飞到惠州公园杨坤如的指挥所旁爆炸,弹片削去了杨坤如的半边耳朵,副官和几个侍卫当场丧命。


这时,参谋跑过来惊慌报告说,北门、西门均遭到重炮轰炸,南门也遭炮击,几处机枪阵地被摧毁,北门城墙被炸开一个大口子。杨坤如吓得面如土色,惊慌失措。


东征军的猛烈炮火刚停,隐蔽在北门附近四周围的敢死队队员扛着云梯冲出,倒下一批,又一批冲上前去,纷纷奋勇架梯攀登。


激战中,黄埔学生陈明仁运气最好,举着军旗,第一个登上惠州城头。


此时,惠州敌军得知杨坤如丢弃全军,自己一人先逃跑了,怨声四起,心无斗志。东征军迅速冲入城内,将杨坤如叛军全部消灭,俘虏6000余人,克复惠州城,东征军伤亡400余人。


肃清叛逆广东统一


克复惠州城后,蒋把总指挥部迁入汕头,并指挥东征军直捣陈炯明的老巢兴宁,接着一鼓作气收复东江。


11月6日,蒋向广州国民政府发出《收复东江通电》。国民政府Z席汪精卫(汪兆铭)、军事委员会以及各国府委员纷纷发来贺电,嘉奖蒋和东征军的伟绩。


蒋再下令粤系第四军陈济棠第11师继续向汤坑、高陂、饶平方向追击陈炯明叛军。


11月7日,陈济棠率军克复叛军占据的最后一个城市饶平,陈炯明残部逃入北洋军政府控制的福建省境内。


陈炯明叛军被消灭后,邓本殷叛军还在广东南部雷州半岛等地破坏骚乱。11月初,国民政府委任粤系第四军军长李济深(李济琛)为南征总指挥,追剿邓本殷叛军。


南征困难重重,南部属于广东广西两省的交叉地带,地形复杂,有山有海,岛屿众多,便于匪军潜藏;而且攻打广东省最南端的海南岛(民国年代隶属广东省辖区)须进行渡海作战,盘踞在岛上的军阀不只邓本殷一人。


李济深亲自请广西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派来新桂军,在南部密切配合协同第四军剿匪作战。


南征粤桂联军总指挥李济深又委任第四军旅长张发奎为渡海司令,命张发奎做好各项渡海准备。


12月4日,李济深率南征粤桂联军一举攻下雷州。


1926年1月17日,张发奎旅长率领朱晖日、云瀛桥两个团,以木帆船渡琼州海峡,直捣邓本殷老巢。1月22日,南征军胜利克复海南琼州。


至此,在粤叛逆全部被肃清,广东全省获得统一。


    (未完,待续。。。)


为了还原真实历史,材料就比较敏感,不知哪天就毙掉。所以写历史比较敏感,难以把握,为防止失联,可以加张老师聊史个人号:lily39679,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备份一下防止失联,有些文章发不了就发下面号朋友圈了。



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北伐一】孙中山病逝李白新桂系大败7万滇军(组图)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大败退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韩战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权斗系列

往期文章:蒋公介石系列

往期文章(一)




---------------------------------------



 一款北美销量第的非处方王牌胃药,之前一直是处方药 非常贵 一颗要8.5美金 现在终于不需要处方了。治疗胃病有奇效,主要用于胃酸过多、反流 烧心等症状!包括各种胃痛 胃酸 胃胀气 胃灼热 胃溃疡等各种胃部不适症状。14粒/瓶 每天早晨空腹1粒,14天一个疗程,如果有必要,4个月后可以吃第二个疗程。(再4个月服用第三瓶,一般二瓶就好了 ,症状重的和不按时认真服用的需要服用三瓶)第一瓶治疗,第二瓶巩固;还您一个健康的胃。该胃药能24小时有效中和胃酸及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防止返流性食管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